旋风文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板荡识诚臣的板荡指什么(第1页)

唐太宗李世民有诗《赐萧瑀》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

勇夫安识义,智者必怀仁。”

前两句诗广为人知,尤其是“疾风知劲草”

一句,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俗语;而“板荡识诚臣”

,“板荡”

对应“疾风”

,形容政局混乱,社会动荡。

“板荡”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思呢?

原来,“板荡”

一词出自《诗经》中的两首诗,一首叫《板》,一首叫《荡》。

《板》一诗,《毛诗序》说是“凡伯刺厉王也”

,凡伯作此诗以讽刺暴虐无道的周厉王。

开篇第一句就是“上帝板板”

,《毛传》:“板板,反也。”

孔颖达解释说:“《释训》云:‘板板,僻也。

’邪僻即反戾之义,故为反也。”

上帝暗喻周厉王,“上帝板板”

,这是说周厉王行事昏乱,既违背天道,又违背先王之道。

如今四川话中有“先人板板”

的詈词,通常的解释是祖宗的棺材板儿或牌位,转义为祖宗十八代,用以辱骂别人或自嘲。

但我很怀疑这个詈词是从“上帝板板”

而来,只不过将上帝置换为日常生活中的祖宗,用祖宗行事悖理来辱骂别人或自嘲。

《荡》一诗,《毛诗序》说:“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。

厉王无道,天下荡荡,无纲纪文章,故作是诗也。”

穆公作此诗以讽刺周厉王。

开篇第一句就是“荡荡上帝”

,郑玄说:“荡荡,法度废坏之貌。”

因为《板》和《荡》两首诗都是讽刺周厉王的,因此后人就将“板”

、“荡”

连用,用来形容政治黑暗,社会动荡。

南朝刘宋时代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在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》中吟咏道:“幽厉昔崩乱,桓灵今板荡。”

将东汉末年的桓、灵二帝比作西周末年的厉、幽二帝,板荡与崩乱对举,都是形容当时社会的乱象。

“板荡”

一词从此定型,成为一个特定的汉语词汇,但今人大多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出自《诗经》两诗之所以然了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