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风文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鬼见愁原来是一味中药(第1页)

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常常使用“鬼见愁”

这句俗语,用来形容人或物某一方面之厉害,以至于连鬼见了都要发愁,比如有些山的顶峰就被称作“鬼见愁”

鲜为人知的是,“鬼见愁”

原来是一种树木的果实,可做中药,也是佛教的重要道具。

“鬼见愁”

其实是无患子的俗称,无患子是无患木的果实。

无患木为什么称“无患”

呢?又为什么和鬼有关系呢?最早的记载出自晋人崔豹所著《古今注》一书:“拾栌木一名无患者,昔有神巫,名曰宝眊(mào),能符劾百鬼,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。

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,竞取为器用,以却厌邪鬼,故号曰无患也。”

原来,用拾栌木制成棍棒可以杀鬼。

段成式在《酉阳杂俎续集》中也记载了这种神奇的树木:“无患木,烧之极香,辟恶气,一名噤娄,一名桓。

昔有神巫曰瑶,能符劾百鬼,擒魑魅,以无患木击杀之。

世人竞取此木为器用却鬼,因曰无患木。”

无患木的果实无患子“黑如漆珠”

,非常坚硬,除了入药之外,据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(shì)《本草衍义》载:“今释子取以为念珠,出佛经。

惟取紫红色,小者佳。”

寇宗奭所说的“出佛经”

指《佛说木患子经》,其中说:“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,当贯木患子一百八,以常自随。”

在李时珍之前,民间已经俗称无患子为“鬼见愁”

,佛教用作念珠正取此意。
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俗名为鬼见愁,道家禳解方中用之,缘此义也。

释家取为数珠,故谓之菩提子。”

道、佛两家都使用无患子,用意是一样的。

明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甚至作有一首《鬼见愁赞》,介绍说:“鬼见愁,亦草木之实,生武当山谷。

或采令童子佩之,云辟鬼魅。

状类粤西所产猪腰子,而圆小精润,茶褐色,有深黑文缘其间。”

其辞曰:“鬼愁不愁,人亦不知。

如彼明王,守在四夷。

尔不我佩,鬼愁何有。

使尔今存,人胥疾首。”

“鬼见愁”

一词进入人们的日常俗语,正是由无患子的这种功能而来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